我出生時,家在深水埗,我們本來是在山間的木屋區居住的,伯父和父親都是海員,長期不在家,上有高堂,下有稚齡子女,留港的盡是婦孺,一旦木屋區遭祝融光顧,逃生時傴僂提攜的,十分危險,兄弟倆寧可再辛苦,也要「頂」了一幢唐樓的一個單位來住,而木屋區那間房子也租了出去,以彌補一下唐樓的租金。
約莫在我三至十歲這幾年間,我們就在這幢唐樓裏生活。
整個單位呈長方形,一邊間成四個房間。最初,我們把俗稱「頭房」──向街那個大房間租給一個我們叫湯伯的一家,而住其中一個沒有窗的「中間房」,夏天燠熱非常。而伯父一家四口,則住「尾房」,卻有窗。其餘一間便分租給另一家房客,都沒有窗。其後,湯伯搬走,塞翁失馬,我們反而可以和祖母一起遷到「頭房」去住,因為可以望到街景,聽到市聲,簡直是由地獄遷到天堂去了。另一邊是幾張碌架床,上下層各可住一人,俗稱「床位」,也分租給單身漢或單身女子住。房間和碌架床中間是通道,通道另一端有廁所、廚房各一,二房東和租客共用。廚房安置了十多個燒飯用的火水爐,每到弄炊時刻,摩肩接踵,煙火鼎盛,場面壯觀。
時維六十年代,房客各色人等,來自五湖四海,或避秦南下,或逃荒而來,反正同是天涯淪落人,都沒有階級觀念。這兒沒有七十二家房客那麼複雜,但起碼也有十多戶人家,人與人接觸頻仍,間有因爭用廁所、燒飯時醬油無故失踪等事而口角的,問候對方娘親甚至列祖列宗、期望對方斷子絕孫的語言在空氣中亂飛,互有往還,難分軒輊。有時雖瀕臨武鬥邊緣,但始終是「人民內部矛盾」,絕對不是階級鬥爭,多會給旁人勸阻,最後雙方鳴金收兵,就此打住。
而祖母,是二房東,住客都叫她「包租婆」。透過粵語長片,我認識飾演「包租婆」的陶三姑,電影中總有一幕是她叉起腰來,催租客交租,這惡形惡相的形象,早已深入庶民之心。但我心想,我祖母可比她好看多,也和善得多了。
唐樓雖是戰後落成,但沒有電梯,我們住七樓,大人們回家後,便不大願意再出門,就是怕爬那麼多的階級──樓梯。我是這兒惟一一個八、九歲的男孩,人們要買點甚麼,如燈泡壞了要換,油用光了要打生油,甚至到附近另一幢樓宇買字花(不是文學雜誌),總是差遣我去做。我想,要我坐下來做功課才難,要我上街可易如反掌,也樂於成人之美。儘管我是「包租婆」的孫子,只要有腿,就可以充當跑腿的角色。有時候,一天可以來回下上跑好次的。也好,給我練就膽似鐵打、骨如精鋼的好身子。
夏天時,一個住「床位」的女子,名字忘了,年紀也不肯定,說話有點兒口吃,可汽水喝特別快,最愛差遣我到樓下的士多買汽水:可樂、百事、綠寶、沙士(不是病毒)甚麼的,兩毛錢一瓶──是我兩天的零用錢了,而每次她總是只叫我買一瓶。買回來後,她骨碌骨碌地喝個輰快,從沒考慮過給我這個小价分一杯羹。而我,只得蹲下來,像坐在戲院前座觀賞粵語武俠片中放飛劍的畫面,連欣羨也來不及,一瓶我親自捎回來的汽水就這樣壽終正寢。小小的心靈,已深深體會到成語「垂涎三尺」的箇中三昧。
一次,口吃女子又來召我買汽水了。「幫我……買……買忌……忌……忌廉……梳……梳……梳打!」她說着,塞了一塊錢給我。我想,她從未叫我買過這種汽水的,一定是最近聽收音機才知道的,廣告的威力可真大!哦?是她轉了死性,要多買一瓶來「報答」我了?出門時,她還在我背後補了一句:「順……順……順便開……開埋,記……記……記得……找……找番……錢。」她所說的「開埋」,意思是着士多方面把汽水的瓶蓋開啟後才拿回來。
跑七層樓梯,對我來說可真是易如翻看漫畫書。走到街上,可樂了!我可以先到街角的報攤翻翻最新一期出版的漫畫書,直到報販的臉色變黑時,我已翻完了半本漫畫了。下一回,又可以到另一端的街角另一檔報攤去,把餘下的半本翻完。最後,仍有閒暇走進士多去,遞上一塊錢,對着店裏說:「老闆,唔該一樽忌廉、一樽梳打。」可對方說:「細路,你即係話想買兩樽忌廉梳打,係唔係?」我心想,啊呀,原來如此。但仍死撐下去:「係呀!」
我雙手各握一瓶汽水,又跑七層樓梯,不過這回是向上跑。別忘了這時是盛夏,回家後,在那個連開電風扇也屬奢侈的年代,當時可不懂「汗流浹背」這個成語,但念了點唐詩,想「汗滴禾下土」就是這個意思了。甫遞上兩瓶插着飲管的汽水,口吃女子突然臉色大變,暴跳如雷起來,忽然不口吃了:「你聾咗呀?叫你買一樽忌廉梳打,點解會買咗兩樽番嚟呀?」她說罷,似乎也奇怪自己一點也不口吃了。我也有點兒吃驚,但仍處變不驚、不卑不亢地說:「我冇聾,係你講得唔清唔楚唧!唔係一樽忌廉、一樽梳打咩?」
本來口吃但暫時不口吃女子沒有辦法,汽水又已開啟,總不成着我退回士多去。一女不能嫁二夫,一個女子也不能一口氣喝光兩瓶汽水呀,惟今之計,她只好把其中一瓶「忌廉」(說「梳打」也行吧)「慷慨」地分給我喝了。
喝着喝着,自我感覺良好。這是我有生以來最好喝的一瓶汽水呢。
忌廉、梳打,至今我仍記得。
原載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amtim.ling posted on 2013-10-27 --(MM)
Victor Or 可不可以撰文追憶這些經驗?
Kam Tim Ling 拋磚引玉。
Victor Or 絕對不是磚,今回成語要改寫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